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寿山石,洞天福地,山子清赏摆件

2024-01-18 17:05:03


寿山石【洞天福地】山子摆件

“山子”一词最早见于《宋史-礼志十六》,大中祥符六年七月二十九日“诏辅臣观粟于后苑御山子”。该“山子”意为假山。大体而言,山子是一种模仿、表现山水景象的摆件,并集草木、茅舍、亭台、楼阁、人物、花卉诸品于一体,构图唯美,意蕴深远,有如神游妙境。明代由于文人雅士的偏爱,玉山子增多,且往往使用优质玉材制作,其题材更加广泛。清代山子进一步流行,工艺成就也远超前代。多见白玉、翡翠琢成,而以寿山石雕琢较为少见。

寿山石以“天遣瑰宝”出于福州市郊的寿山村,可谓仙山福地,人寿石丰矣,天生丽质,湿润可人的寿山石,以其自然美的魅力,千年来吸引着历代雕刻好手,心摹手追,塑造出形神俱臻,精妙绝伦,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为一体的艺术珍品, 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积淀,被海内外专家誉为“国宝”。

此件寿山石雕山子摆件,具红、黄、白三色,色泽绚丽多彩,质地温润凝结,细腻通灵,通透明媚。作者善用巧色刻,山子以整块寿山芙蓉石为材,石质润泽可人。刻者巧借石色,因形取势,用浮雕、镂雕、线刻等技法,拟宋人笔意,在原石上整雕山水人物、树木,见有重山奇石、修竹翠木。雕琢细腻入微,察其局部用工繁复层次分明,作品造型气势优美,刻工细腻,形象逼真。

山子因形取势,林壑之中,崇山奇石,古松翠木,祥云环绕。一高仕松在抚琴,老者携童子前来,寓见知音,皆细刻而出,人物神态雕刻细腻,精妙已极,呈现一派祥和之气,福气满地。作者根据道家所提倡的洞天福地,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巧妙利用外部红糖色和内部细腻玉质,让人感到犹如老者山洞之内俯往世间景色,为人世间祈福祷告。

整件山子用料考究,雕工精细,艺术造诣高超,整体繁简得当,合开有序,格局、构图取意中国传统山水画,远近层次分明,景致细节丰富,意蕴生动;方寸之间,万象具焉,赏之尤觉意趣不尽。整件山子远近层次分明,景致细节丰富,赏之尤觉意趣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