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

热闻: 3年前得了癌症后,他不断计算:工作、妻子、女儿怎么办…没...

2020-09-21 17:00:04

“做这些事情能感觉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处于困境中的人,而是社区里的一员,大家一起在互助中前行。”

3年前,博晓丰(化名)确诊癌症。“身体上的肿瘤是恶性淋巴瘤,必须化疗。”医生的话让他陷入沉默。过去,他在珠江北岸一条小巷子的“石米楼”生活了41年,和妻子女儿住在2楼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人都是打散工,经济勉强过得去”。

但动辄上万元的化疗费用,很可能把家“压”垮。他不断计算着这个家的未来:自己的工作肯定没了,妻子边打散工边照顾一家人,女儿还在读小学,“要忧虑的事情太多”。

博晓丰不曾想过,随着一份确诊通知书的到来,自己一家人的生活会开始突然往下坠落。同样不曾想过的是,他的忧虑在没多久后,化解了一大部分,最终被整个社区的温暖“罩”着:街道人员协助办理了低保、医疗救助,协助申请了公租房……他清楚地感觉到,社区的温暖给许多人托住了底,也带来生活的希望。


2017年,博晓丰找到街道工作人员说起自己的情况——患癌后,身体一天天变得虚弱,没法工作;另一方面,自己开始了漫长的治疗,每次化疗费用动辄上万元。“自己也束手无策了。”没想到,听完这话,一位街道工作人员立刻协助他申请低保。

“他们跟我说,我的条件应该可以申请低保和医疗救助。” 博晓丰开始了解到,当自己和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广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条件时,可以以家庭为单位申请基本生活保障待遇。一个月后,他们被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博晓丰说,现在家里每月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3240元,义务教育学生分类救济金216元,污水处理补贴21元。2018年,相关部门还给予医疗报销及减免约3.8万元。

“直至现在,政府的各项保障稳定发放,缓解了日常生活很大一部分压力。”但真正令博晓丰感动的是,“他们不仅仅做好保障工作,而且把彼此当成邻居,就像邻里有了困难,谁都会尽可能地伸把手。”博晓丰说,从3年前起,街道工作人员便开始积极链接社会慈善资源,送上额外的支持解决家庭各种困难。

他们在街道的协助下申请了公租房;疫情期间,更是多次收到紧缺的口罩和洗手液以及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这些都是街道募集义卖资金得来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有了“钱”,不一定就真的能从癌症中走出来,但是社区、邻里间的互助温暖却让人感受到了希望,更深地体会到生活的有滋有味。博晓丰觉得,“很多烦恼的事情,都被大家给解决了。”

孩子的成长也被大家守护着

当整个家庭疲于应付恶性淋巴瘤时,博晓丰所烦恼的也有自己的女儿博妍(化名)。

“以前,女儿看书学习就是在木椅上将就一下。”博晓丰说,“也没有多余的钱为孩子改善学习环境。”

所幸的是,2年前,在社区的对接下,博妍收到了一份惊喜礼物:爱心人士定制了一个能做作业、也能放各类文具书籍,还和家里环境相匹配的小书桌,送到家里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令博妍更兴奋的是,每周都有社区游戏邀请其参与。今年7月,博妍还在社区推荐下,参与了陈树人纪念馆开展的“树人艺术培育公益工程”——中国花鸟画课堂。

“女儿最喜欢画画了,从小就画,没想到她每周日都可以免费参加学习。”博晓丰还记得,第一次去学习,画了一幅竹子,收藏在了书桌柜子里,很是开心。

“从社区里到社区外,其实有很多地方给到了女儿一个学习成长的机会,所以她也比较开朗。”博晓丰说,到了父亲节、母亲节和大家的生日,博妍还会当着大家的面亲自作画送出来,画上写着“祝父亲(母亲)节快乐”,就贴在了墙上。博妍中觉得“没东西送,只能画画送祝福给爸妈。”但博晓丰觉得,这就足够了,“她不会因为一些挫折和困难感到自卑。”

回馈:我也可以为社区贡献一份力

“这几年,社区帮了我们家很多忙,我们很希望回馈。”博晓丰说到做到。就在年初,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压力增大,博晓丰听说街道居委会“每个人都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

“我觉得我可以帮忙。”博晓丰说。他和妻子每周空出2天走到楼下的巷子门口值守和监测来往人员体温,登记相关情况,一守就是两小时,“也没担心过自己会不会感染,做好防控准备,风雨不改”。

不久前,博晓丰听说马上要开展垃圾分类推广工作,他又第一个站出来。当珠江两岸华灯初上,两口子守在岗位上,从19时至21时,对乱投掷垃圾的街坊进行科普分类。“做这些事情能感觉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处于困境中的人,而是社区里的一员,大家一起在互助中前行。”博晓丰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数读

截至2020年8月底,广州全市在册低保对象共23875户,46508人;低收入困难家庭共2273户,6010人。今年1月~8月累计发放低保金约3.2亿元。

目前全市配备社会救助工作人员434人,人均薪酬不低于8万元/年。

2019年试点期间累计举办专题培训会4场,吸引约340名困难群众参与,共有57家企业提供了数百个岗位,成功推荐多名困难群众就业。

低保救助再加码 兜底保障更有力

近年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成为广东省、广州市民生实事之一。2020年,广州市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标准。其中,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下同)从1010元提高到1080元;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按低保标准的1.5倍同步提高到1620元。

2019年,广州印发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政策,要求各区按照比例足额配备救助工作人员,目前全市配备社会救助工作人员434人,人均薪酬不低于8万元/年。

广州大力推进“互联网+救助”,实现社会救助“全省通办”,通过“粤省事”“穗好办”APP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户申请社会救助,打通救助服务最后一公里。此外,广州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鼓励志愿服务组织承接特殊困难群体志愿服务项目,对基础力量薄弱的基层社区,链接志愿者团体提供力量支援。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还开展低保低收入困难群众就业能力提升工作,2019年试点期间累计举办专题培训会4场,吸引约340名困难群众参与,共有57家企业提供了数百个岗位,成功推荐多名困难群众就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廖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