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在天下无真主的年代,他尽力维持天下太平,有功于民却不被理解

2022-06-12 17:05:03

俗话说的好,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王朝更替免不了流血牺牲,能够降低不必要的伤亡,是每位领军人物都值得深思的问题。身逢乱世本身就是一种不幸,在乱世中人命比草贱,在乱世中求生存是极为不易的。在中国历史上就有一位名人,在身处乱世之时,深刻理解并执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在当时天下没有真主的年代,他尽力维持天下太平,可以说是有大功于民的,然而,却不被后世之人所理解,他就是五代时期历4朝10位皇帝的乱世宰相冯道。


冯道,家世并不是很好,就是河北一个普通耕读之家的孩子,一般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品格都是比较好的。从小喜欢读书,长大之后果然品行纯良敦厚,勤奋好学,文章写得非常好。在家甘于清贫,侍奉双亲也是极为孝顺的,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也有着其他读书人一样的梦想,那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走进仕途,用自己的能力造福天下百姓。当时唐朝的天下已经是四分五裂了,他的家乡河北就是被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占据着,刘仁恭就让小儿子刘守光担任幽州节度使,管理河北地区。


刘守光就把冯道找来做自己的掾属,但是刘守光不是个好主子,刘守光野心很大,不但囚父杀兄,还妄想登基称帝。冯道在一次商量军事的时候,只因为多劝了刘守光几句,就被刘守光打监狱,幸好被人救了逃过一劫。救转身投靠了李存勖。李存勖对他很信任,让他处理所有的文书工作。李存勖登基之后,被封为翰林学士,灭掉后梁之后,晋升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在父亲死后辞职回到家中守孝,那一年河北农民收成不好,冯道看到家乡的百姓日子过得很艰难,就把自己的俸禄全部赈济了乡民,自己却住着茅草屋。


等到守孝期满,又被起用为翰林学士,这个时候的李存勖因为士兵叛变死亡,李嗣源被大臣们推上了皇位,李嗣源听到冯道的大名,就让他担任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一年之后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了后唐宰相。他在任期间,启用有才识的孤寒士子加以引荐任用,朝廷奏章都是由他草拟。不久又改任门下侍郎、吏部尚书、集贤殿弘文馆大学士,加授尚书左仆射,封爵始平郡公。正是是施展抱负的时候,老天像是给他开玩笑一样,皇帝就像走马观花一样换的非常快,李嗣源死后,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反叛,连皇帝都逃跑了,冯道没有办法,为了稳定政局,只好率领百官迎接新皇帝了。


好景不长,没想到石敬瑭也起兵反叛,灭掉了后唐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后唐。冯道再次被拜为宰相,授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还出使过契丹。石敬瑭死后,冯道等人拥立石重贵为帝,石重贵加授冯道为太尉,进封燕国公。可惜了,没过几年,后晋又被契丹给灭了。没有办法,为了稳定中原大局,只能去找耶律德光了,还好耶律德光很敬重他,并没有对中原的百姓进行大肆屠杀,并率领百官稳定了中原百姓,没有造成大的动荡。


刘知远建立后汉之后,冯道主动投效刘知远,被加封了太师。刘知远死后,太子刘承佑登基,但是这个小皇帝人小心大,根基未稳就想除掉元老大臣,最终自己落得惨死的下场,权臣郭威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郭威对冯道非常敬重,拜冯道为太师、中书令。郭威死后,他的养子柴荣登基为帝。好不容易来了一位明君,可惜冯道又老了,在柴荣攻打北汉的时候,73岁的冯道病逝,柴荣知道后,废朝三日,册赠尚书令,追封瀛王,赐谥文懿。


冯道的一生就是一部五代史,五代时期皇帝轮流登场,他始终是他的宰相。在那个乱世之中,皇帝经常更换的年代,是冯道稳定了中原百姓,稳定了中原大局。冯道很好的执行了孟子的名言,在保不了皇帝的时候,那就保住天下百姓。因为皇帝的更换不是他一介文臣能够左右的了得,在这个真主不出的年代,还不如利用自己宰相的身份,为天下百姓做点事实。然而,因为一生侍奉了多位皇帝,因此,哪怕他做了很多稳定大局的事,依然不被后世所理解。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是骂他“奸臣之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