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邓华转业到四川任副省长时,为何能随身佩戴两支手枪?谢秘书揭秘

2024-01-07 17:05:25

前言

当邓华被任命为四川副省长时,公众普遍对他携带两只手枪表示了疑惑和关注。这个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军民关系、政府职位转任制度以及地方政治环境的思考。

邓华副省长任命

在1959年,曾经声名显赫的邓华上将被免除了军内职务,于第二年正式从沈阳军区调离,前往四川担任副省长。这个调动是因为邓华受到了“错案”的牵连,不得不离开了他一生钟爱的军队。

当时,邓华面临着离开军队、进入政府工作的新环境。由于他对军装有深厚的感情,他舍不得将军装留下。因此,他让妻子想办法将军装染成了黑色,以便继续在四川穿着。当时的服装款式相对有限,在颜色上进行改变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变化。毕竟,军装的基本款式保持不变,只是颜色有所改动。

通过将军装染成黑色制服,邓华希望在新的岗位上保持自己作为军人的形象和荣誉感。这也是他对过去军旅生涯的一种执着和纪念,即使环境发生了变化,他仍然希望体现出自己作为军人的身份。邓华决定与妻子李玉芝商量后,将整个家庭搬迁到四川长期居住。他首先乘坐飞机前往四川省委进行报到,并在返回北京后办理了一切相关手续。

对于全家的搬迁计划,邓华表达了明确的意愿,他对妻子和孩子们说:“全家一锅端,去四川安家落户去。”在省委的安排下,邓华被分配了秘书小车等工作和生活所需的支持。其中,谢功贵担任邓华的秘书,深得邓华赏识,并在邓华身边工作了长达18年的时间。

领导指引,合作共进

来到四川后邓华去看望了西南第一书记李井泉,他们进行了一番热情友好的交谈。李井泉首先表示对邓华来四川工作表示欢迎,并表达了对他未来工作的期待。邓华接过话语,表示自己在工作中需要省委和西南局的多方帮助和支持。这体现了他对组织的依赖和对团结合作的重视。

随后,李井泉向邓华详细介绍了他即将承担的工作任务。省委决定让他主抓农机工作,这意味着他将负责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和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李井泉还介绍了邓华与他日后将经常接触的两位同志:廖志高和苗逢澍。

廖志高是负责农业领域的书记,他在农业方面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邓华将与他合作,共同致力于农业发展。苗逢澍则是农业机械厅的厅长,他在农业机械化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经验。邓华将与他密切合作,推动农业机械化工作的进展。

当谢功贵来到邓华的身边后,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农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尽管谢功贵以前从未担任过秘书的职务,但邓华对他的能力和潜力非常有信心。因为谢功贵在四川本地出生长大,并一直在农业部门工作的经历。这使得谢功贵对当地农业情况和具体工作有着深入的了解,为担任秘书提供了优势。

谢功贵作为邓华的秘书,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始终保持着谦逊和进取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成长。他与邓华形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追求着为四川省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目标。他们的合作充满了信任、支持和友谊,为实现共同的工作使命而努力。

谢秘书回忆为何邓华将军能带两把手枪

1961年7月,邓华将军带着秘书谢功贵等人,乘坐私人专车,开始了对阿坝和甘孜两地的视察之旅。这次视察是为了深入了解当地的农业情况以及推动农业机械化工作的进展。正当走着走着邓华来了兴致说要不打猎吧。说着就拿出了两把手枪,一把给了谢秘书。

而为什么邓华将军能携带两把手枪呢?原来邓华当年受到彭总事件的牵连,因此离开了心爱的部队,在前往四川工作任职之前,邓华在沈阳军区的工作肯定是需要交给其他人的。并且他离开时所携带的物品,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于是他携带两把手枪离开的消息,很快就被部队知道了,所以只能请示新的领导。

那这两把手枪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其中的一把手枪是苏联国防部与他相见时赠予的,至于另外的手枪,也是他人赠予邓华的,这个人就是也门的一位王子。这两件东西一方面是武器,另一方面更是种收藏品,所以邓华离开部队的时候,这两件东西他肯定是要带在身上的,可他这种做法实在是不符合规定。

在邓华被罢免之后,陈锡联接任了沈阳军区的职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锡联直接找到了当时担任沈阳军区政委的赖传珠。这件事涉及到邓华,而邓华作为党中央的一员,其身份有些尴尬。

赖传珠和邓华之间有着与陈锡联不同的关系。在战争年代,赖传珠曾担任第四野战军的政委,因此他与邓华是多年的老搭档,私下中相互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赖传珠对于邓华遭遇的了解也更加深入,但是他也明白自己无法在这种组织上的决定面前做什么。

当赖传珠得知邓华离开沈阳军区时要带两把手枪时,工作人员向他汇报了这一情况。虽然赖传珠没有明确表示同意或不允许,但工作人员心中明白,他默许了邓华可以带走那两把手枪。由于领导层并未就此事多加言论,下级自然也不会阻拦,因此邓华获准带着枪离开了沈阳军区。

原因渐现

赖传珠允许邓华带枪离开部队的决定,确实可能受到了他们多年的革命友谊和个人认识的影响。作为长期的搭档和战友,赖传珠对邓华的遭遇和处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赖传珠也可能对当年发生的事情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认识。他可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对邓华所处的环境、承受的压力以及政治局势有着一定的理解。这些认识可能使他更能够体谅邓华的处境,并且认为邓华带走手枪是合理而必要的。

虽然赖传珠无法直接改变组织的决定,但他可能通过默许邓华带枪离开部队,表达了对他的支持和理解。这种行动可能是出于对邓华的深厚情谊和对他在革命中的贡献的认可。

革命的深厚情谊

谢功贵在邓华身边度过了大部分的时间,随同他进行下面的视察工作。这样的陪同使得谢功贵对邓华有着深刻的印象。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廖志高也对邓华给予了赞扬,认为他在不少地方都有发言权,并跑遍各地开展工作。

1977年8月,邓华被任命为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重新回到部队工作。这意味着谢功贵将失去与邓华共事的机会。由于谢功贵年纪中年,对于新的工作还不太熟悉,他多次请求返回四川。最终,在邓华的批准下,谢功贵获准回到了四川。

1980年7月3日,邓华因病去世。在他去世之前,谢功贵曾经到医院看望过他。邓华紧紧拉着谢功贵的手,不愿放开。这一幕充满了情感的场景,显示出邓华对谢功贵的深厚情谊和信任。

结束语

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个人关系和情感纽带对人们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样的情感纽带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塑造了人们行为的道德维度。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应该铭记友谊和情感的力量,以求建立更加和谐和理解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