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旅游

斥资66亿,中国建成“万里黄河第一隧”,不到3分钟可穿越黄河

2023-01-27 16:40:04








图为黄河第一隧

自古以来度过水面高于地表且水流湍急的黄河都是一个困扰两岸居民的问题,因此国家斥资66亿解决这一问题,现在中国建成万里黄河第一隧,对于通过的地铁和车辆来说,不到三分钟便可穿越黄河,自古以来最快的速度对这座天堑进行跨域,黄河号和泰山号盾构机在这一过程当中起到的作用举足轻重,可以说万里黄河第一隧道全线通车,离不开这两台基建重器,轻松可打穿黄河底部,这一工程是国内第1条民用穿黄隧道,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


图为隧道内部

这条由中国团队打造的隧道长度3890米,直径宽达15.2米,这意味着其内部不仅能够供汽车通行,还能在下方额外开出一条隧道让地铁穿行,不仅创下了全球第1条黄河底隧道的世界纪录,还同时能够满足两种交通方式的穿行需求,为执行这一工程的企业积累了更多的隧道施工经验,提升了中国的整体隧道工程技术水平。

黄河是一条不太适合在上方直接修建大桥的河流,这是因为这里的河水从黄土高原携转了大量泥沙顺流而下,到了这里之后又因为流速变缓的原因,让这些沙土沉降在河床上,日积月累就提升了水面的高度,而为了避免黄河水越过堤坝,中国从古至今都在不断增高河水两岸的大坝,这样一来河流本身高度就变得越来越高,形成了地上河的奇景,同时下方的大量又深又软的泥沙,也意味着工程团队很难在此打下足够坚实的桥墩,也就无法支撑规模更大的跨河大桥,而在这样的历程当中进行隧道的挖掘者更加的困难,毕竟泥沙随时有可能坍塌导致前功尽弃,甚至有可能将施工人员一并掩埋在其中,因此一直以来黄河两岸的交通都因为这种特殊的地理因素而十分不便。


图为隧道施工人员

近些年来,国内工业水平突飞猛进的同时,对应的基建水平也在快速增长,尤其是国产盾构机技术快速从一穷二白进入到领先世界的状态,这就给黄河隧道的施工打下了硬件基础,通过直径达到15.2米的超大国产盾构机,中国工程团队能够直接将隧道打到黄河泥沙下方的基岩当中,一方面避免泥沙的不稳固对工程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不论黄河的水面如何上升,都很难威胁到从下方穿过的隧道。

由于技术难度不低,为了修建这条长度约为4千米的隧道国家的投入的资金高达66亿人民币,而这些资金的投入最终显然换来了相当优异的成果,在此之前,两岸的居民要想过到对岸,要么通过浮桥过河,要么绕道黄河大桥,前者非常容易受到天气状况变化的影响,后者又会增加大量的通行时间。


图为盾构方法示意图

如今在这一隧道贯通之后,两岸之间穿行的时间最低可以被压缩到只有三分钟,可以说在这一工程建成之后,黄河彻底成为了城市的内河,不再对城市的发展产生难以克服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