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乾隆那么多女人,为何最爱的是她?以至于晚年八十多岁还停不下来

2023-09-22 17:05:03

文|赵立波

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十岁的乾隆步履蹒跚地来到结发妻子富察氏皇后的坟前,鼻子一酸,竟然老泪纵横起来。与许多老年人一样,虽然贵为皇帝,感情却越来越脆弱。站在坟前,老皇帝深情地写下了一首诗:三秋别忽迩,一晌奠酸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


乾隆晚年画像

就是倾诉我已经三年没来给你上坟了,今天还是忍不住哭了。虽然很多人都说我能活一百岁,我却不想活得那么久,这样就可以早日和你地下相见。这样的话语,已经不是第一次说,在皇后去世的第一年,他就表达了“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第二年他去墓前祭奠,又说:“孝贤后于戊辰大故,偕老愿虚,不堪追忆!”

类似这样的诗和情感,在乾隆这里,给这位结发妻子写的不下百余首。然而这种思念,越到最后就越加变得迫切。这种真挚感情持续了一生,越到晚年,就变得越加深刻。凡是看到皇后生前用过的东西,见到他们一起去过的地方,都会让乾隆深深陷入巨大的伤感之中。

中国传统评价女人的最高标准就是孝顺、贤惠,而这两个字“孝贤”二字都加在了这个富察氏皇后的身上。在其去世不久,乾隆发出一道赐谥大行皇后为“孝贤皇后”的长篇谕旨,他在谕旨中,对皇后的一生做了全面总结和高度评价:“皇后富察氏,德钟勋族,教秉名宗。作配朕躬二十二年,正位中宫一十三载。贷事皇考克尽孝诚,上奉圣母深恩慈爱。……思维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该皇后一生之淑德。”《清高宗实录》

乾隆一生后宫嫔妃的数量在四十多位,富察氏孝贤皇后到底凭借了什么获得乾隆一生的怀念?让强势、精明的乾隆在这个女人身上迅速化身痴情男子,在笔墨之间流淌着乾隆从未干涸的曾经沧海的深沉感情。

(一)、初恋的爱情,年轻夫妻互相砥砺,成了女主内,男主外的幸福宫廷婚姻。

雍正五年(1727),十七岁的弘历(乾隆)与满洲富察氏的女子成亲,她是察哈尔总督李荣保的女儿,其曾祖父哈什屯是清朝开国功臣,祖父米思翰是康熙亲信。这年16岁的富察氏被册封为弘历嫡福晋。

乾隆和富察氏画像

良好的出身决定了富察氏的出色修养,从后来西洋画师郎世宁给这位皇后的画像上可以看出,富察氏五官端正,气质优雅,神态温婉,目光清澈。良好的修养,出色的气质,这些都让年轻的弘历感受到了婚姻的美满和幸福。乾隆登基的第二年(1737),就将富察氏立为皇后,一时之间年轻的夫妇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古老的帝国俨然也被镀上了青春的色彩。富察氏居摄六宫,上以孝顺侍奉皇太后,“朝夕承欢”,下抚视诸妃所生个皇子一如己出,因而得到了后宫一致赞扬,自嫔妃至宫人皆心悦诚服。乾隆对富察氏皇后非常满意,将她视为贤内助,曾放心地说:“朕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乾隆实录》


富察氏皇后画像

富察氏为人聪慧简朴,平时不戴珠翠,以普通的草绒花作为修饰,每年还按照关外传统技艺,用鹿羔细皮绒作荷包送给乾隆,以表示不能忘记祖业的艰难兴起。富察氏离世后,乾隆让人制作了一个特殊的盒子专门盛放皇后最后进献的礼物,乾隆解释了这件礼物的意义,并用满语写诗一首,其中颇为动情地写道:“睹旧物兮心悲恸,忆音容兮泪朦胧。”

漂亮对男人的吸引是一时的,性格对男人的吸引才是永久的。富察氏皇后将女人的贤惠发挥到了极致。有一次,乾隆身患皮肤疾病,需要静养百日,且每日都要不断换药,富察氏不放心别人来做,自己就搬到乾隆寝宫的侧室,日夜照顾,让乾隆深感温暖。《郎潜纪闻二笔》

乾隆虽然共有41位嫔妃,但是对于乾隆来讲与富察氏犹如初恋般的感情生活占据了他早年的所有空间。乾隆与富察氏共生育二男二女,大儿子即二皇子永琏,死于乾隆三年,当时只有九岁,第二个儿子永琮,乾隆再次内定为太子,又于不久夭折。36岁的富察氏连失两子,在严重的悲痛中不断变得憔悴,损害了身体,“乃诞育佳儿,再遭夭折,殊难为怀。”


富察氏影视形象

《乾隆实录》此前他们的第一个女儿也因病夭折,这对于夫妻二人的情感世界给予了巨大打击,这也成了压倒富察氏皇后的一根稻草。在跟随乾隆从山东回京的路上突得疾病去世,乾隆说,皇后如果继续在济南养病,也许就会好起来,但是皇后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诚恐久住劳众”,所以才急着赶回北京。皇后“二十二年来,孝奉圣母,事朕尽礼,待下极仁,此宫中府中所尽知者。朕痛失内佐,痛何忍言!”乾隆强忍悲痛安排皇后葬礼,凡事均亲自操办,等忙完这些后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他又给富察氏皇后写了三首情真意切的挽诗,如“半生成永诀,一见定何时?”这样浅白而有真情的句子。此后很长时间,乾隆神情恍惚,甚至在入睡后经常惊醒,他自己说这段日子“朕今年屡遭哀悼之事,于至情实不能已。”《清实录》。

(二)、鳏夫式的悲痛,皇后的死,让修养极好的乾隆失去了理智,由此,导致他成了清朝诛杀大臣最多的一位皇帝。

作为帝国最高掌舵人,他的喜怒哀乐牵动着成千上万人的命运,在皇后的灵柩运到北京后,乾隆下旨,9天内不办任何公务,并批准总理丧仪王大臣,诸王以下文武官员俱斋宿27天,镐素27日,并规定百日外才可剃头。外省文武官员从奉到谕旨时起,应摘冠缨集合公所,哭临三天。这场丧事,乾隆动用了所能动用的一切表达自己的极端悲痛。


“皇后之丧:剧照

谁也没想到,皇后之丧,让整个帝国陷入了从来未有的极端酷烈。

官员从大学士到总督、巡抚等等各级官员均因为皇后之丧,无端遭遇横祸,按照满洲风俗,皇后去世,官员们百天内不许剃头,以表示内心悲痛之情。只不过这一风俗并无具体法规要求,而此前就连雍正去世后,许多官员百日内剃头并未有任何处理。乾隆却认为这是官员对皇后的大不敬,是对整个纲纪礼法规则的挑战。一开始想把剃头官员全部处斩,最后发现剃头的人实在太多,不得已才做出轻判。对于江南河道总督这样的一品高官在皇后丧世期间剃头,乾隆异常震怒下令其自杀。湖北巡抚、湖南巡抚因此被革职。对于那些没有及时对皇后之丧表达哀悼的满洲官员也甚为不满,他认为,这些满洲官员所受皇恩较汉人官员尤为深重,“义当号痛奔赴”。


清代早朝

于是乾隆迅速惩戒53位没有上奏悼念的忘恩负义之人,每人各降两级。皇后之丧风波中受到处理的官员从大学士、总督、上书、巡抚到基层官吏不下百名,这场如同飓风摧毁般的震荡让整个官僚系统颤抖不已。“乾隆十三、十四年间,为高宗生平的第一变,由寅畏小心,一切务从宽大而一变成生杀予夺,逞情而为。”《清朝的皇帝》

一向做事很讲规矩的乾隆瞬间变得极其任性,完全随着性子来剥夺了许多人高级官吏的性命,可知富察氏皇后的去世给他带来多大的打击,是一个丧偶之后鳏夫导致的心理失常事件,在权力的作用下,更加变得无所顾忌。甚至他的两位大阿哥也无端遭到乾隆惩处,平白无故认为“遇此大事,大阿哥竟茫然无措,于孝道礼仪,未克尽处甚多。”没多久这个大小伙子竟然惊惧而死。谁也没想到,因为皇后的去世,改变了清朝的政治走向,如同一艘本来平稳行驶的巨轮,突然在惊风骇浪之中,被颠簸得剧烈动荡,人人自危。

(三)、曾经沧海难为水,晚年的乾隆羡慕巨大的孤独,八十六岁时最后一次给皇后上坟。

正因为任何女人走不进他的心里,也造成了后宫其他女人的悲剧,这个受害者就是乌拉那拉氏皇后,即热播剧《如懿传》的原型。乾隆甚至在立了新皇后,他还在富察氏去世三年的忌日写了一首诗,解释自己为什么不爱这个新皇后:“独旦歌来三忌周,心怀岁月信如流。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就是富察氏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任何女人也替代不了,她才是乾隆的真爱。对于富察氏皇后的怀念,乾隆持续了一生,后宫女人虽多,然而凡事最怕比较,在他心里所有女人都不如富察氏温柔贤惠。乾隆十九年的五月,皇帝去往盛京,途经科尔沁草原时,探望嫁到蒙古女儿固伦何敬公主。富察氏生了四个孩子,只有这个女儿长大成人,看着已经二十多岁的女儿,乾隆再次想起了她的生母,心里感到非常难过:“同来侍宴承欢处,为忆前弦转鼻辛。”如果她母亲在该有多好啊!


乾隆下江南

乾隆三十年,当他又一次经过山东时,与前三次一样,都没有进入济南城,原因就是“恐防一入百悲生。”在他八十六岁的高龄时,乾隆最后一次来到孝仁皇后的陵前,望着参天的松树,感慨夫妻二人分离的时间,这也成了乾隆去世前最后一次给孝仁皇后上坟。历代品评乾隆诗歌大多都觉得其诗歌艺术水平普通,但是给这位皇后的诗作大多都能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