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吃喝

年年岁岁有粿吃

2020-02-08 12:01:47


『身为一枚糯食星人最基础的自我修养,便是心心念念回乡吃“粿”了。』

文/牛土虫厉 

虽说年味越来越淡,但总还有一些事让人期待着年的到来,譬如大放烟花爆竹,譬如闲嗑瓜子,饱食昏睡,再譬如,身为一枚糯食星人最基础的自我修养,便是心心念念回乡吃“粿”了。

过节不忘先祭祖是中国人的古老传统。

春节来临前,北方人摆出的各式样面馍,俨然是一个个粗却巧、俗又美的手工艺品。往南走,米食为主的南方小麦不多,以米食做祭祀果品,江南的糕糕团团蒸出满笼香,广东潮汕、福建、台湾、海南一带,百姓则端出了摞摞盘盘名曰“粿”的米制品。

图 / 网络

用巴掌大的红粿摞出近一米高的“红粿塔”,是家乡祭桌上独具一格的民俗景观。祭祀之外,婚礼又少不得红粿。

前两天表姐结婚,一早起来,只见一票村里的大婶大姨正井然有序地在院子里忙活着做红粿。一个揉糯米团,一个包绿豆馅,一个从屋后的芭蕉林里得了新鲜的芭蕉叶,洗净了正裁着,又一个往边上的大簸箕晾蒸好的红粿,不远处的大蒸笼里,又蒸腾着新一波红粿。

家乡的婚礼多保留着传统婚俗,把新娘接回家便是简单的拜堂仪式。父亲母亲上座,新人拜过堂之后问候父母,父亲便将手上的一双红粿交到新郎新娘手里,红火甜蜜的红粿代表着父亲母亲最真诚质朴的祝福。

北方祭祀的面馍多不吃,南方的粿祭完祖之后却是珍贵的吃食。小时候老一辈常说祭过天地的食物最好,小孩子要多吃,能保佑健康长大。

早餐蒸粿吃,是春节早起的一大动力。蒸锅上放上一半发粿,一半红粿,蒸好的红粿乘热夹一只到小碗里,咬开薄皮,一颗颗半爆开的绿豆冒着热气,绿豆芳香浓郁,干香软糯。吃罢意犹未尽,还要吃光碗边散落的绿豆颗粒才甘心。

发粿是米浆加黄糖,在酵粉的助力下,发粿蒸熟后顶上会膨胀开裂,再点上喜庆的一点食红,发粿发的裂痕越深大家越乐呵,好像来年真能发大财发好运。淡黄的发粿蒸得软热,从发起的一头小帽子开始揪着吃才有意思,发粿虽不像红粿有馅,却很有嚼头,越嚼越甜。

图 / 网络

除了蒸的粿,年前年后密集的寿宴喜宴各种酒席,总还要留心留肚的,为等一道宴尾甜点金钱粿。扁圆形的无馅汤圆煮开,加炒熟的黑芝麻、碾碎的炒熟花生仁和白砂糖,再浇上滚热的花生油,端上桌喷香热腾,一边被滑溜溜的粿烫着嘴一边大快朵颐。还有一种凉着吃的小吃软粿,黑芝麻、花生碎和白糖被包进糯米团里煮熟,压扁了在豆粉上滚一滚,又是另一味糯软喷香。

油炸碳水,吃起来再罪恶也不能被落下。

扁圆的菜头粿又叫菜头饼,既是节日祭品,又是最日常的街头小吃。离家不远的菜市场门口有个卖菜头粿的小摊,小时候放学回家,经常馋嘴买上一块边走边吃。

前几日路过菜场,市场门口还飘着菜粿小摊的油炸香。只见炸粿的阿姨熟练地从桶里舀一勺流动的浓稠米浆料,倒进扁圆的勺子里,再随心意在表面撒上几颗花生米,下油锅微火一炸,菜头粿便活了过来,鼓囊囊起圆肚皮,炸好后再放置到油锅上头的铁架子上沥干。

立马馋嘴买了一只,用透明小塑料袋装好,立在一边便吃。外圈热乎酥脆,里圈萝卜嫩甜,一阵油蹭蹭的喷香溜进五脏六腑,好不痛快。

吃罢又看着锅里炸起三角芋粿。芋粿以南方盛产的芋头为原料混米浆油炸,有不同款的大小薄厚。小摊阿姨爱切成油炸豆腐一般薄小,我却偏爱大而厚实的,一大口下去,噎嘴的香热糯软是单薄小扇芋粿没有的快感。

图 / 网络

菜场阿姨靠菜头粿发家致富,年来又兼卖起红粿和栀粿。栀子浸泡的黄色药液蒸出的金灿灿栀粿儿,是儿时端阳的特别期待,等着妈妈拿来从米袋解下的白线,滚着一整块蒸好的栀粿绕一圈,交叉一拉,便利落地刮下一小块,递到我手里。栀粿加了大量碱,直接吃太涩,要蘸着碗里的白砂糖吃,碱的清寡,搭上年糕的软糯,砂糖的甜润,才恰到好处,不苦寡不甜腻。

吃完一块馋嘴下一块,等不及,便学着母亲的样子拉扯。栀粿偏黏连在米绳上弄不干净,方知用绳切栀粿,要学水的柔,手一定要轻,不能一味用蛮力。

这天晚餐时,恰巧母亲又从仙游的好朋友家带回来一大袋的山里白粿,晚餐用蛏子和虾煮了汤白粿,汤鲜粿Q,才想起差点遗漏了最日常却也最爱的白粿。

乡里人称水磨年糕为白粿,尤要仙游的白粿最好吃。仙游山地的“一季冬”稻米打出来的年糕,香糯有嚼头,不似外头买的软烂不禁煮。沿海人靠海吃海,日常或用海鲜白菜汤煮,或加了鸡蛋包菜炒着吃,吃剩下的不够煮成一锅,自家做炸物时带上几片,蘸着白糖吃,又咸又甜,成了另一番风味的零嘴。


图 / 网络

对着越发清淡的年,人总爱怀念小时候的热闹,玩伴四散,疏远或各自成家,难免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可又歪着一想,白驹过隙,“岁岁年年人不同”再所难免,年年岁岁有粿吃,也算是个小安慰了。

上一篇:八道硬菜的做法

下一篇:初四